股民QQ:为什么2018年起大家又感觉经济形势非常紧张?这值得思考。有人归因于中美,我的观点是这方面的影响确实有,但比较小。虽然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了10%,但对欧盟出口增长了10%以上,对东盟出口也增长17%-18%。
总体而言,以人民币计算,2019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长5%多一点,全年算下来至少有3%-4%。而2019年全世界的贸易增长率估计就在2%-3%左右,中国能保持3%-4%的增长率已经相当不错。
当然,如果以美元计价,这个增长率会略低一点,但仍然没有负增长。所以,如果把中国的经济下行归因于中美,在数字上无法解释。
还有一种说法:中国的结构改革还不彻底,结构调整还没到位。我认为这种说法也有点片面。
中国从2012年开始结构调整,到2016年产业调整已经基本到位,该去的产能、该淘汰的企业在那一阶段见到成效 ---包括房地产行业,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大量关门,剩下的都是大企业。所以也不宜把中国经济形势紧张归因于结构调整不到位。
究竟是什么原因?我的看法就是去杠杆太猛、太快、太严厉。去杠杆的初衷和方向正确,目标也正确。
第一,控制风险。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经过十年发展,的的确确积累了很高的风险。第二,金融诈骗、金融犯罪已经到了猖狂的地步,不打击确实不行。包括有些企业明里暗里从国内借钱,再捣腾到国外,这种掏空行为非常严重。为此,政府出台了资管新政。
资管新政内容很多很细,大体可总结为两方面:
第一,银行表外业务转入表内,资管业务从银行剥离。为此,大银行都纷纷成立资管子公司。我认为方向是正确的。这方面的监管强化要解决两个问题:
一是杠杆率,银行表外业务不受自有资本充足率的控制,所以这块业务都可以做得很大,转入表内之后受资本充足率的控制,杠杆最高不会超过12倍;
二是打破刚性兑付,以前老百姓觉得在银行柜台买产品,银行就要刚性兑付,但资管业务是有风险的,银行没有保本的义务。
第二,整顿资金池,清理各种通道。这个方向也是对的。如P2P,本质上应该是平台,提供一些信息,让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配对,但绝大多数P2P公司变成了资金池,很多P2P公司后面都有投资公司,通过这个平台为自己融资,风险非常高。
另外,银行、国有企业等机构通过各种通道把钱汇入名目繁多的资金池,因为没有名分,所以做得很隐蔽,增加了金融系统的风险。
去杠杆方向正确,但做得太快、太猛,金融机构没有任何调整的时间。尽管监管部门给了三年时间,但政府只要一声令下,没有人再敢做此类业务,至少此类新业务无人再也接。这样一来,就产生了两个后果。
第一,切断了银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非常重要的通道。无论怎么说,银行业务都倾向于保守,在全球都是如此,银行不优先给中小企业贷款,背后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到五年,风险极大。
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,不仅风险很高,而且分摊下来的运营成本也太高。中国的资金主要还集中在银行体系中,所以,尽管之前的影子银行业务存在问题,但不能一棍子打死,因为它们至少在银行和实体经济之间架起了桥梁。一下子断桥,银行的钱没法再流到实体经济。
第二,金融机构失去了组合风险的能力。尽管资金池有问题,但也不能不让这些金融机构一点风险组合的能力都没有。
目前看到的结果是,整个经济体系的流动性紧张,但这并不是因为金融系统没有钱,钱还有。特别是今年以来,财政和央行都花了很大力气,可是成效不快也不大,不如2016年立竿见影,原因就是毛细血管都被堵塞了。
我们已经看到,去杠杆受到影响最大的是民营企业,因为民营企业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。
2018年A股市场指数整体下降30%,但很多民营企业的股价下降达到70%,不少企业家被迫清仓,出让控股权。
他们原本觉得自己的股权质押是安全的,结果发现不是,由于股票价格下降50%、75%,甚至90%,质押股权一夜之间被清仓。
一些民营企业家的身价从百亿变成“负翁”,这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信心打击很大。
去杠杆虽然已经过去,但后遗症很重。中国经济连续下行两年,使大家的投资信心越来越不足,这又会加剧经济下行。
在这种情况下,政府应该加大反周期措施,但仅仅有财政政策、货币政策还不够,甚至没有用。
我强烈建议,监管当局要重新考量资管新政。我不是说一定要把资管新政收回去,但是这项政策从2018年6月开始到现在,施行了一年半时间,该到了总结和评估的时候。
就改进的方向而言,我建议从两个方面着手:一是建立一些正规的渠道,让银行资金流到直接融资机构去;二是允许市场机构进行项目风险组合。